公海gh555000aa线路检测_公海555000线路检测中心

TEL:400-877-1517

正在沦陷的中国粮食产业

发布时间:2019-11-09文章来源:农民视点浏览次数:0

国际四大粮商是指美国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国公司,根据英文名字首字母,人们将其简为“ABCD”。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

这四大跨国粮商常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本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

目前,全球前10位的谷物出口国中,四大粮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有9个。它们从种子、饲料、化肥这些最初环节直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在市场几乎每一个层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由于四大粮商在农产品领域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一旦在目的国站稳脚跟,就利用资本优势迅速破坏该国原有的经营链条,使该国原有的粮食体系变为依附于四大粮商的一个环节。

四大粮商进入中国


路易·达孚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2006年,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

嘉吉公司:始于1972年,嘉吉与中国的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过去几年中,嘉吉是中国玉米最大的卖家之一,并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ADM上世纪90年代初,ADM就与中粮共同做油脂业务,包括发展“福临门”品牌食用油。在1995年,ADM就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子公司,随后在广州和成都等地拥有了其他业务的工厂。从2000年开始,ADM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ADM还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

邦吉: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敲开国门的大豆之战


跨国粮商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外国内大豆为前提的。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把我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

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中国大豆产量一度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产量之和还要多。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不断涌入,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

公开资料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在中国2004年的大豆危机后,成功地控制了大豆85%的实际加工能力。而跨国粮商还在加紧对中国水稻和玉米控制权的布局。

他们的手段还是老一套,“外资榨油企业只收购转基因大豆,不收国产大豆,收购价比较高,逼迫农民只能种转基因大豆,种子要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中了。中国的种业、农民、加工企业散、小、差,外资运用产业链战术,打开其中一个环节,整个产业就全被拿下了。

目前,中国已经沦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全球总进口量的1/3。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四大粮商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大约有95%将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大豆价格至为关键。外资粮商所拥有的大豆价格定价权正是其拥有的整合中国市场能力的关键因素。

产业链战术是个微笑曲线,两端是种子和下游产品,把这两头一占领我们就完了。”陆德介绍,在种子方面,我们现在进口的粮食种子是70%,蔬菜花卉类种子是92%。

中国大豆之战已经完败,若不引起国家的重视,那么下一个沦陷的将是水稻和玉米产业,并将逐渐蔓延到粮食行业的上下游。到那时,我们的嘴巴张闭都由四大粮商说了算。

大豆的定价权获得后,自然就控制了我们入口的粮油定价权。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

ADM在中国扩张标志一般被认定为从2000年其与新加坡丰益公司组建的中国最大的粮油集团——益海集团。2006年底,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收购了嘉里粮油,并与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益海集团合并,成为规模更为庞大的益海嘉里集团。

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益海嘉里所有。

跨国资本以高于国家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目的是对大豆产业的垄断。外资控制了大豆领域,大豆油价格便容易被操纵。

例如,在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此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却泡都没冒。2010年初,海外等主要品牌食用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涨价潮。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4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8.9万吨,10年间增长353%,并不断加速。同时,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

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同属一个集团,即丰益国际,系新加坡丰益集团与美国ADM共同投资组建的。但可悲的是“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说白了,我们已经全部沦陷。


战略深入的撬动三大主粮


 大豆失守只是外资进攻中国粮食市场的前奏。水稻和玉米正在遭遇与大豆同样的经历。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主要是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还有食用植物油原料的豆类。在这些领域,外资的魔抓已经在十年前伸出,外资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到加工,无一遗漏。如2005年,丰益国际就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

与此同时,益海粮油也在中国加速推进玉米产业。其已在中国审定了玉米品种84个,尽管外资玉米品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在近几年里,一些外资玉米品种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却很快。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种植了1000多万亩玉米,相当于玉米大省黑龙江种植面积的1/5。2010年3月份,中国市场玉米价格开始逐渐上扬,官方为控制玉米价格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可悲的是中粮集团在20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中国的玉米产业可能遭到外资控制。大家可能觉得玉米我们老百姓很少食用了啊,可大家不要忘记,玉米可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原料,一旦控制,那么猪、鸡、鸭肉类价格也要看外资的脸色


碉堡据点的建立


 随着战略的深入,跨国粮商逐渐把国有基层粮库作为切入点,频繁向粮库示好,在租赁基层粮库进行代储的同时,也在与基层粮库从事粮食贸易与深加工合作。

对于跨国粮商的贼心,中国人也已觉察。如2009年初,海关总署就曾发出预警称:“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并点名“丰益国际。”

可悲的是,外资在中国收购国有粮库时,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益海集团,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都通过类似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进一步控制中国粮食市场。2004年中国政府的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导致地方粮库运营困难,这恰恰给外商创造了难得的介入机遇。


四大联军简介


 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Minneapolis, Minnesota注册了 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Wisconsin,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 (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 ADM公司便由此诞生了。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类固醇、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壮大,在与宝洁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ADM招来了原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2007 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者。公司还宣称将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

邦吉公司(Bunge)

邦吉,由其创始人 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立,1859年由其孙子将总部迁至比利时。公司初期主要从事海外殖民地香料与橡胶生意。1876年,公司迁至阿根廷,开始其在美洲的发展。在犹太粮食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后,生意开始扩及其他的农作物,包括各样粮食与油籽。1935年,邦吉进入北美地区。之后,公司在南北美地区迅速发展。1999年,其将总部正式迁至美国纽约。2000年邦吉正式进入中国。基于全球均衡发展的思想,2004年邦吉又加大了在东欧地区的投资。时值至今,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

***

嘉吉公司(Cargill):由原籍苏格兰的海运商威廉·卡基尔(William Cargill)兄弟,于1865年在Iowa创立的,1868年其将工厂迁至Minnesota,1875年又将其总部迁至 Wisconsin。嘉吉年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养猪和禽类(如肉鸡、火鸡)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不但是美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美元资产的避险基金——黑河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发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 嘉吉公司一直很注意物流环节,这从它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货柜车可见一斑。嘉吉公司主张开放自由贸易,它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

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路易达孚是一家跨国集团,由法国人列奥波尔德.;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一百五十多年来,路易达孚集团的业务已扩展到十分广泛的领域 ,与有影响力的欧陆政治人物互通声气,后期建立的路易达孚银行是法国第五大银行。由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公司在世界各地参与经营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位于巴黎的总部通过管理及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统筹策划整个集团的商业活动。路易达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主要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巴黎,圣保罗,美国的威尔顿和孟菲斯。

路易达孚的最新生意活动,是从事全球性活化燃油的生产和经营,包括制造和交易经由发酵或合成方式生产的乙醇,它用以制造发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是蔗糖和谷类等农作物。它在巴西拥有两处巨大的发酵式乙醇制造厂。通过设在伦敦等地的办事处,路易达孚积极从事着乙醇从生产到目的地的交易,以及乙醇市场的开发,目的是要让乙醇市场全球化。

路易达孚集团的大宗商品部(Commodity)才是搞农产品全球贸易的。它很重视期券期货的买卖,来平衡风险。在中国,成立于1994年的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就是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自营会员,而在中国期货市场上,有国际背景资金的规模往往比国内资金还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