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9-11-13
文章来源:农民视点
浏览次数:0
褚时健——这个前中国的烟王,这个中国褚橙的创始人,这个曾经被判无期徒刑的罪人,这个一生充满争议的人,走完了他91岁的人生。
这两天谩骂的,褒奖的文章充斥着朋友圈,我也决定写一下我对此人的看法,希望能够让我们更客观更科学的去了解一个人。
我们来略述下其人生的节点:
1、1928年1月2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2、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任边纵游击队2支队14团9连指导员;
3、1950年-1952年,任征粮组组长、盘西区区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4、1953年,盘西区区长、区委书记。
5、1958年-197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红光农场改造,后任新平县畜牧场、堵岭农场副场长,曼蚌糖厂、戛洒糖厂厂长。1963-1979年:35岁的褚时健调到玉溪新平县曼蚌糖厂,负责生产经营,一直工作到1979年。工作第一年,他就将此前一直亏损的企业实现盈利8万,第二年盈利20万,第三年40万,此后企业每年效益越来越好。
6、1979到1996,他调到玉溪卷烟厂工作,将一个地方小烟厂发展成为当时 “亚洲第一”的烟草巨头,在他60多岁时,实现国产名烟占有率超过美国烟草公司。其中,1990年,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1994年,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7、1995年2月,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此时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儿马静芬已经被关在洛阳监狱。1995年12月1日,他唯一的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1996年12月-1998年,被隔离审查;1999年1月9日,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1年,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1年5月15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
8、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而这一年他已经74岁。通过现代化种植管理,实现每亩橙子产量4-5吨,超过美国澳大利亚的3吨/亩,实现国际水平的突破。同时,由于橙子清甜、化渣、易剥皮,加上励志,在市场上获得“褚橙”美誉。2012年11月5日,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褚橙完成了从区域的名不见经传,正式成为农产品中的全国品牌。
从上面跌宕起伏丰富的人生履历,是否可以说褚时健的人生就是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颗活化石。其基因中含有:农民的标签、扛过枪的经历、入过党的光荣、划过派的无奈、有过劳改的凄惨,更有在新经济中的辉煌。
他走了,那褚时健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
1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并不决定企业发展的好与坏
当然一个企业的做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割裂企业当时所处的社会和行业环境,去进行评价,但“工作第一年,他就将此前一直亏损的企业实现盈利8万,第二年盈利20万,第三年40万”以及“他调到玉溪卷烟厂工作,将一个地方小烟厂发展成为当时 “亚洲第一”的烟草巨头,在他60多岁时,实现国产名烟占有率超过美国烟草公司。”实际上,以上足以说明,作为一个中国的公民,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他是努力的,他是有能力的,他也是合格的。糖厂接手第二年就从亏损到盈利,我相信绝不是那一年中国人涌现出一大批爱吃糖的人,也绝不是他接手的第二年,其它糖厂都倒闭了。再说,当时那么多烟厂,咋就只出了一个红塔山成为亚洲老大,并且干过美国烟草。你牛逼,你去试试?可能那个时候你会说你还没有出生,那你爹可是赶上了那个时代,咋没这么牛呢?
褚时健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一个企业的发展好与坏,并不在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在于企业的掌舵人。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中国同样可以出现牛逼世界的企业。
2
中国农业是一个
可以做好做强的产业
2002年,褚橙开始种植,到2015年走向全国,其中五年的成长期,也就是褚橙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农业品牌全国化。并且其产量超过美国的亩产3吨而达到了4.5吨,在农业种植领域,褚时健是在继烟草之后,再次验证了俺们中国人是有干趴老美的实力和能力。1000多万的借款,在五年时间里还清了,是否让中国人或者说中国农民,我们中国的农业或者说种植业是有前景的呢?
一个74岁的老人,再次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课,那就是中国的农业是有希望的,别整天瞎逼逼哪些没用的,不服可以与我到新疆看看我们公海gh555000aa线路检测商道共享农场;其次,老与不老和脸上的皱纹以及头发的多少毛关系没有,那都是你认怂以及惯出来的毛病。
3
强者
也有其软弱的一面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无论如何进化,都脱不开其作为动物的本性。从理论上来说,这也算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致性原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接触未知,然后内心形成阴暗,随后不断减少心理恐惧,到最终完全战胜恐惧的历程。科学有其不解的难题,一个人的人生中也是如此,自然也会有心中一辈子化不开的阴影。从褚时健的人生经历,其内心恐惧的恐怕就是对明天未知的恐惧,也许明天会有一个批斗或一个左派或一个下方农场,或明天,孩子孙子没有饭吃。我记得我一个79级师兄(79年读大学),在我面前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直搞不懂,为何旧社会那么多孩子被饿死,要是我是那个孩子的父母,就是抢甚至杀,我都会给我孩子弄口饭吃”。你能在这个地方说他恶么,事实上,他是校友中大家公认的重感情讲义气的兄弟。这个例子,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褚时健的内心呢?
活下去,这种不屈的精神,恰恰是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髓。
4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离不开破墙者的头破血流
上面说到了一个人心中有化不开的阴影,褚时健自然也没有活出三界外。其贪污170多万美金,很多人解读为自身价值与其创造的价值不匹配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实际上我倒是认为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体现在褚时健对其退休后生活质量的担心。我们可以想象,在红塔集团领导岗位上,其生活条件和质量自然不会差,但退休后,以哪个时候他的退休工资,生活的质量是不是会很差呢?这个退休工资,能够保证其什么样的退休后生活,可想而知。并且,对于受过如此跌宕起伏的经历者,对孩子孙子考虑的会更多,并且唯一的一个女儿还死于狱中的自杀。有一种反射,是基于动物的本能。但我们首先对褚时健没有跨越动物的这个本能感到遗憾,可我们若站在他的角度,他的经历,他的环境下,我们是否又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我们是否发现,在那代人发生这个贪污事情,却反而有了其一定的必然性(这句话希望大家延申思考哦)。
在此件事后,政府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国有以及集体企业的领导人薪酬,后来也诞生了国有以及集体企业的薪酬体系,包括监督体系等等。历史也再次证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离不开破墙者的头破血流。
褚时健,一生中经历过这些反复无常的人,其骨子里已经无奈的留下了为明天生活而担心的烙印。还记得小时候,大人捡起桌上掉下的一颗米粒么?你如果还认为那是一种勤俭的化,那你就太low了,那不是节俭,那是曾经的饿的饥肠绞肚给老一辈留下的心理阴影。这是一个动物的本能体现,当一个人脱离了动物的本能,那不是人,已经是神了,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鬼了。好好的人不做,非要去做鬼,那是“你-有-病”。如果,今天在生活条件正常的家庭中,你还去捡起桌面丢下的那颗米粒,可能就会被归类为“做作或者有病”,但我们绝不会去骂那个年代捡起桌面那颗米的人“做作或者有病”,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想,你我都有经历过老一辈为何总是在我们回家的时候,给我们备足他们认为最好吃的,即便你天天山珍海味,有飞机有火箭,但都无法阻止老一辈的这个习惯。棵,你们也会发现,他们一般不会拿出现在城里大家认为健康的玉米糊糊给你,因为玉米糊糊在他们那一代已经吃到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