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9-11-13
文章来源:农民视点
浏览次数:0
人类发展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社会分工。如第一次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次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促地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了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这也为后期资本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虽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但更取决于掌握资本的那一少部分人。
分工即意味着人群的划分,也意味着圈子经济的形成。同时伴随着新的生产资料的产生、转移以及重新聚集和逐步走向优化。从经济形式上来讲,人类的进步就是基于一少部分人带领一帮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断优化的过程(个人观点)。但前提条件是,带领者在这个活动的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能够引领大家创造出比原来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更好的条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带领者和被带领者看成为“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就很狭隘了,更应该看成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历史选择的人群的分工。因为带领者有其人类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被带领者也有其人类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只是每个群体的使命不同。比如我们经常所说,这个东西应该是社会是国家承担的责任等等。实际上,我们在潜意识中已经将责任进行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划分。当然,在这里就不做讨论,群体之间如何划分,划分多少,以及延伸出的如何监督等等。
人类历史的进步,概括的说,就是社会人群的不断划分和优化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工厂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带领者(工业资产阶级)和被带领者(无产阶级),两者之间的标签从模糊变得更加清晰最终走向完全区分的形成,人类从此跨入“蒸汽时代”。带领者(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领导地位,领导地位的确立,也即社会赋予了其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带领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的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领者(工业资产阶级)引领下的经济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人群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划分和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改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动“新经济”的腾飞。
我们从上述的一次二次三次的人类社会大分工到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以及后续的信息时代,还将包括后面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说的智能时代,其所谓的革命所谓的进步,都是基于一个人群的不断分工以及优化的过程。再进一步讲,那就是人群不断脱离原有的社会角色的一个过程。这个脱离过程,自然也会伴随着千般不舍,甚至血淋淋般的带着剧痛式的“外科手术”。
上面扯得有点远,都跑到全世界了。现在说说俺们的大中国,当前中国有13.9亿人口,其中乡村常住人口5.7亿人。在这5.7亿人口中,就算去掉百分之20可以完全脱离土地的人群,也还有4.5亿人口在土地上刨食。无论是种着一亩三分地,还是在山中养个羊,基本上都脱离不了”春天一头牛拉犁,夏天烈日去锄草,秋天一算亏二百,冬天草绳栓棉袄“的苦日子。实际上,这种生活景象,在上个世纪建国之初,就有人已经预见到了。
董时进——《董时进致毛泽东谈土改》
具体可见:农业历史之给主席写信的董时进
①所谓农地,乃是天然的土地加上这许多改良工作后的总称,兴都市的房产是地皮加上砖瓦泥木等的构成品的总称,其理相同。
②在一些农牧方法不良好的国土,耕地和牧场被毁而放弃的,动辄以千百万亩计,所以才产生空前的水土保持及土壤保肥的伟大运动。
③中国自古就产生了“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哲学,历代政府都鼓励人民买地,称为落业,一般人又向以为土地是最安全的财产,以故安分守己的分子都欢喜把积蓄变成土地。
④国家当然应该帮助这些贫农去改善他们的境遇,但帮助他们的正当办法,是在和平恢复之后,努力发展生产建设,多创造就业的机会,使大家都有工作,能够赚到丰富的进款,而不是分给很少几亩土地,把他们羁縻在小块的土地上面,使他们继续留在农人已嫌太多的农村里面讨生活。他们耕种那样小的一块土地,终年劳苦的结果除去了粮税及各项开支以后,根本还是不够维持最低的生活。
⑤在另一方面,这平分土地的办法,不论人的勤惰及能力的大小同样分给面积相等的土地,因而勤快的及能力强的,或许嫌不够做,懒惰的及能力弱的,或许还做不好。这种情形显然是不会使土地的产出增加。
在上文中,我们得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提示。首先是,土地在经营不善的状态下是可以被毁坏;其次是,一家几亩地甚至几分地是无法让农民过上好生活,反而使得农民被土地牵绊,让农民走上“丢不下,过不好”的一种生活境地;第三、这种土地政策让人群失去了社会分工的意义,违背的人类发展甚至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不管是不是好的合格的农民都拥有了土地,结果自然就有了好多土地资源被浪费了甚至被毁坏。
这几年中国推出土地三权分立制度,个人感觉实际上这是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之上,优化当前的土地分配制度和使用弊端。其历史意义绝不是字面这么简单,这也许给当前中国带来第二次腾飞的新机遇。
首先,我们在意识上尊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从客观上尊重生物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历史使命不同,承认了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客观存在,无论是上到国家下到行业。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历史赋予的使命不同。
其次,让粮食安全从国家的口号变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成为可能。这个制度,让优秀的农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让逐利的资本更加有信心的进入。我相信,中国的农业在未来不仅仅是中国的农业,更有可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农业。比如,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未来新疆的果业,不仅仅是中国的果业,更应该是世界的果业,这一天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第三、土地的三权分立制度,外科手术式的剥离了4.5亿人口,这个群体将脱离原有的土地束缚,让这些人有走出去的机会。只有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认识到自己与当今社会的距离。才有机会和可能与当今社会接轨以及融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使命的新角色。这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会分化出然后走出太多的可能。将给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去新的经济发展活力。写到这里,不知道屏幕那头的你是否感觉到,在未来的中国,人群的流动将走向两极化,一类走向城市,他们或他们的后代融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因。一类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新的土地”,在新的土地上担负起新的社会角色,这也许就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当然,很多人会说,以前封建社会不也是很多地主拥有了大量土地么?我只想说,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智能化的普及,红杏爬墙已经成为历史,出轨已经是指尖的活了。
为了便于配送:
2019年重点面向江浙沪 京津冀 成渝地区
欢迎大家了解公海gh555000aa线路检测商道新疆共享农场--走进健康的生活。
未来35年+,你的健康有我护航。。。
—亩树林的作用--
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等于一座地下水池。
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 ,一台杀菌剂制造机。
一年可吸收灰尘22吨至60吨,是一台天然的吸尘器。
-——没有林地,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强60%至80%